2️⃣ 电商实战(下)


第七章:售后管理

在我看来,用户下单付款,绝不意味着我们服务的结束,恰恰相反,它开启了我们与用户之间,一段更需要“信任”来维系的长期关系。

如何处理好用户在购后遇到的种种问题,如何设计一套公平、清晰、高效的售后流程,直接决定了我们平台的口碑和用户的复购率。

7.1 售后场景构建

在设计任何具体的售后功能之前,我的第一步,是构建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售后场景。我需要绘制一张完整的“售后地图”,确保我的设计,能够覆盖所有可能的用户求助路径。

1. 不同角色的关注点

“售后”这件事,从来不是一个单方的行为,它至少牵动着用户、商家、平台这三方的心。我构建场景,会先从理解这三方的不同“痛点”和“关注点”开始。

角色核心关注点
用户“我买的东西不想要了/有问题,怎么才能快速、方便地退/换?”
商家“用户退回来的货有没有问题?退换货的运费成本谁来承担?差评会不会影响我的店铺?”
平台“我们的售后规则是否公平?如何才能在保障用户体验和控制商家风险之间,找到平衡?处理这些纠纷需要多少客服人力?”

2. 核心售后场景提炼

基于用户的核心关注点,我就可以提炼出,用户在订单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,会发起的几大类核心售后场景。

这些场景,就是我们后续设计流程的“需求来源”。

订单状态用户可能发起的售后场景
订单未付款取消订单
订单已付款、待发货取消订单(申请仅退款)
待收货 / 已完成申请退款退货申请换货申请仅退款(如:商品漏发)
任意环节交易纠纷,申请平台介入

3. 售后职责与需求提取

image-20250723135351237

场景明确后,我需要为这些场景,定义清晰的“责任边界”和“业务规则”。这部分内容,将是我后续撰写PRD和设计流程的基础。

image-20250723135410717

我的设计,将遵循以下的基本职责划分:

  • 用户职责:发起者
    一切售后行为,由买家发起。我的用户端产品设计,必须为用户,在订单详情页等位置,提供清晰、便捷的售后申请入口。

  • 商家职责:处理者
    商家收到售后申请进行响应。商家是处理售后问题的第一责任人。我的商家后台设计,必须为商家提供处理这些申请的技术支持,但具体的处理结果(同意/拒绝),由商家自己决定

  • 平台职责:保障者与仲裁者
    当用户与商家发生纠纷时,平台介入,保障双方权益。我的平台运营后台设计,必须包含一套“纠纷仲裁”机制。在保障用户交易安全的前提下,对纠纷进行公平的判决。


7.2 售后流程分析

在我们构建了售后场景,明确了各方角色的职责之后,下一步,就是为每一个具体的场景,设计出清晰、严谨、可执行的业务流程。

我设计的售后流程,就像是一部“法律”。它需要清晰地定义出,在某种售后场景下,用户和商家,各自拥有什么权利,需要履行什么义务,以及系统应该如何根据他们的操作,来自动地流转订单的售后状态

我们将逐一分析几种最高频的售后场景。

1. 场景一:待付款取消订单

  • 核心逻辑:这是最简单的售后场景。
    • 角色:完全由买家单方面发起和完成。
    • 流程:用户在“我的订单”中,找到“待付款”的订单,直接点击“取消订单”,订单状态即变为“已取消”。
  • 我的设计思考:为什么这个流程,商家完全不参与?因为在用户付款之前,这笔订单,尚未进入商家的“待办事项(即待发货列表)”中,没有对商家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履约成本。因此,我设计的流程,允许用户在这个阶段,自由地、无条件地取消订单。

2. 场景二:待发货取消订单

  • 核心逻辑:这个场景,开始涉及到买卖双方的交互。
    • 角色:由买家发起申请,但需要商家进行审核。
    • 流程:买家在“待发货”订单中,发起“取消申请” -> 商家在后台收到申请,进行审核 -> 若商家同意,则订单取消,系统自动退款;若商家拒绝,则订单继续保持“待发货”状态。
  • 我的设计思考:为什么商家需要审核?因为用户付款后,订单就已经进入了商家的履约流程。商家可能已经在“拣货”、“打包”,甚至已经交给了快递员但还未揽件。这个“审核”的环节,就是我留给商家的一个“拦截窗口”,让他去确认,这笔订单,是否还能从他的发货流程中,被成功地拦截下来。

3. 场景三:待收货/已完成 - 退款退货

这是最复杂的售后场景,因为它涉及到“逆向物流”(即用户把商品寄回给商家)。我必须为这个场景,设计一套严谨的、多步骤的“售后状态机”。

我的流程与状态设计

售后状态触发动作下一步状态
(初始)买家在用户端,对“待收货”或“已完成”的订单,发起退款退货申请,并填写理由。待商家审核
待商家审核商家在后台,审核通过买家的申请。待买家发货
待买家发货买家在用户端,填写退货的快递单号,或上门与自行寄回商家待收货
商家待收货商家在后台,确认已收到买家寄回的商品,且商品完好无损。退款中 / 退款成功

image-20250723141252995

4. 场景四:待收货/已完成 - 申请换货

换货流程,因为涉及到“双向物流”(买家寄回 -> 商家寄出),所以它的状态机,比退货更复杂。

image-20250723141408765

我的流程与状态设计:换货流程的前4步,与退款退货完全一致(从待商家审核商家待收货)。在商家确认收到退货后,流程继续:

售后状态触发动作下一步状态
商家待收货商家在后台,确认收到退货后,将新的商品,重新发货给买家,并填写新的快递单号。待买家收货
待买家收货买家在用户端,确认收到商家换发的商品。(换货流程结束)

通过为每一个售后场景,都设计这样一套清晰的流程和状态机,我就可以确保,我们平台、用户、商家三方,在处理复杂的售后问题时,都有据可依,有路可循。

5.商家端与平台端的售后管理页面

image-20250723141535312image-20250723141546753


7.3 交易纠纷处理

在我们设计的售后流程中,大部分的退款、退货申请,都可以由用户和商家,通过协商来顺利解决。

但是,我们必须考虑到一种情况:当用户和商家,无法达成一致时,应该怎么办?
比如,用户申请退货的理由是“商品有质量问题”,并上传了图片;而商家则反驳,认为是用户“人为损坏”,并拒绝了退款申请。

此时,双方就陷入了“交易纠纷”。如果平台不介入,这个矛盾将永远无法解决,并会极大地损害用户对平台的信任。因此,我必须设计一套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平台介入仲裁机制

1. 平台介入的原则与时机

我设计这套仲裁机制,会遵循以下核心原则:

  • 保障交易安全:我设计的平台规则,会优先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
  • 明确介入时机:平台介入的“触发器”非常明确——在售后流程中,任何一方的合理请求,被另一方“拒绝”时,系统就应该为被拒绝的一方,提供“申请平台介入”的入口。
  • 依赖双方举证:平台作为“法官”,绝不偏听偏信。我的判决,必须建立在双方提供的“证据”之上。

2. 交易纠纷处理流程与功能设计

image-20250723142127598

整个交易纠纷的处理,我将它设计为一个严谨的、多方参与的线上流程。

image-20250723142252925

  • 用户端功能
    当用户的售后申请被商家拒绝后,我会在他的订单详情页,提供一个“申请平台介入”的按钮。点击后,会进入“举证页面”,用户可以在这里,上传他认为能支持自己诉求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证据。

  • 商家端功能
    当用户申请平台介入后,这笔售后订单,在商家后台的状态,就会变为“待商家举证”。商家同样需要在这个订单的详情页,进入“举证页面”,上传对他有利的证据(如:发货前的商品完好视频、与用户的聊天记录等)。

  • 平台端功能
    这是我们内部客服和仲裁团队的“法庭”。

    1. 维权列表
      image-20250723142331985

      所有用户申请介入的纠纷单,都会进入到这个独立的“维权列表”工作队列中,等待我们的客服“法官”来处理。

    2. 维权详情页
      image-20250723142348594

      这是“法官”的判案工作台。我设计的这个页面,会聚合这笔纠纷的所有信息:

      • 原始的订单信息。
      • 完整的售后申请记录和双方的沟通日志。
      • 买家提供的证据
      • 卖家提供的证据

      在页面的最下方,我会为“法官”,提供最终的“判决”功能按钮,比如“支持买家”或“支持卖家”。

3. 证据链条设计

image-20250723142456946

image-20250723142519553

证据”,是我们整个仲裁流程的核心。因此,我设计的“举证页面”(无论是用户端还是商家端),都必须支持上传多种形式的证据。

证据类型我的设计说明
文字描述供双方清晰地、有条理地,陈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诉求。
图片/视频证据这是最直观的证据。如:商品损坏部位的照片、开箱视频、证明商品货不对板的截图等。
凭证类文件包括但不限于:与对方的聊天记录发货/退货的快递底单、甚至是物流公司出具的“红章证明”等。

通过这套严谨的“申请介入 -> 双方举证 -> 平台判决”的流程,我为我们的电商平台,建立起了一道能化解交易矛盾、保障用户和商家双方合法权益的“安全网”。


第八章:电商后台 - 种草管理

在第三章,我们为用户端,设计了“商品种草”这个核心的、内容驱动的社区化模块。用户可以在这里,发布自己的购物心得,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。

现在,我们必须回到平台运营后台,来为这个模块,设计一套相应的管理系统。我们作为平台,至少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:

  1. 用户发布“种草”笔记时,可选的“话题分类”从哪里来?
  2. 笔记可以关联的“话题标签”又从哪里来?
  3. 用户发布的这些海量的UGC(用户生产内容),我们平台如何进行管理和审核

这一章,我们就来逐一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后台功能。

8.1 学习目标

在本节中,我的核心目标是,带大家掌握电商后台中,社区化模块的管理后台设计。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一套话题分类话题的二级管理体系,并为运营同事设计高效的种草内容评论的审核后台。

8.2 话题分类与话题管理

为了让用户发布的“种草”笔记,能够被有组织、有结构地呈现,我必须在后台,预先定义好一套“分类”与“话题”的体系。

8.2.1 话题分类管理

image-20250723143340432

话题分类”,是我为“种草”社区,设定的最高层级的、类似“频道”的内容划分。比如:“服饰穿搭”、“数码评测”、“美妆心得”等。

我设计的“分类管理”后台,核心功能如下:

  • 基础管理:运营人员可以对分类,进行新增、编辑、删除、查询
  • 状态管理:每个分类都有“显示/隐藏”两种状态。运营可以将某个分类暂时“隐藏”,那么这个分类,就不会在用户端展示,用户发布时也无法选择。
  • 排序:运营可以通过调整一个“排序值”,来控制这些分类,在用户端的显示顺序。

8.2.2 话题管理

image-20250723143405323

话题”,是隶属于某个“话题分类”之下,更具体、更聚焦的“标签”。比如,在“服饰穿搭”这个分类下,就可以有“#OOTD”、“#小个子穿搭”、“#夏日多巴胺”等多个热门话题。

image-20250723143428063

我设计的“话题管理”后台,除了基础的增删改查和状态管理外,最核心的一个设计点是:

  • 关联分类:在新增或编辑一个“话题”时,我必须让运营,可以从我们上一步创建好的“话题分类”列表中,选择一个,来与这个话题进行关联

这个“分类-话题”的二级结构,就构成了我们整个“种草”社区,内容组织的骨架。

8.3 种草内容与评论管理

8.3.1 内容审核策略

对于UGC社区,如果每一条内容,都采用“先审后发”的模式,那审核的压力会极大,并且会严重影响用户的发布体验。

因此,我通常会采用“先发后审”的策略:

image-20250723143508932

  1. 系统先通过我们设计的“敏感词”系统,进行一次自动过滤。
  2. 只要内容不包含敏感词,就允许它被正常发布,立刻对其他用户可见。
  3. 然后,这条内容,会进入我们后台的“人工审核”队列,由运营同事,在稍后进行二次审核,来处理那些“漏网之鱼”。

第九章:电商后台 - 财务管理

欢迎来到第九章。在这一章,我们将探讨电商平台的心脏——资金的流动。我作为产品经理,虽然不需要成为财务专家,但我必须深刻理解电商交易中,资金清算与结算的基本逻辑和合规要求。

因为任何与“钱”相关的设计,都必须将安全、准确、合规这三个词,刻在我的脑海里。

9.1 学习目标

在本章中,我的核心目标是,带大家掌握电商后台财务管理的基础。我们将重点学习清算与结算的核心概念及业务流程,并深入理解其中至关重要的合规问题

9.2 清算与结算

当一个用户在我们的平台支付了100元,这100元是如何,从用户的口袋,安全、准确地,在扣除我们的平台佣金后,最终到达商家的口袋里的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就必须先理解两个核心的金融概念:清算结算

9.2.1 核心概念定义(清算 vs 结算)

我用一个通俗的方式,来帮大家理解这两个概念:

概念核心产出
清算它的工作,是对某一个周期内(比如一天)发生的所有交易数据,进行汇总、分类、计算。最终准确地算出:“今天,我平台总共应该给A商家打多少钱,给B商家打多少钱。
**结算 **它的工作,是依据“清算”得出的结果,进行实际的资金划拨操作,把钱从一个账户,转移到另一个账户。

简单来说,清算是“脑力劳动”,结算是“体力劳动”。先算清楚,再打款。

9.2.2 资金与信息流程分析

image-20250723144613976

在一个合规的电商平台中,清结算的过程,包含了“资金流”和“信息流”这两条并行的线。

  • 信息流:我们平台的订单数据,会流入到我们后台的管理页面。我们的财务同事,会基于这些信息,来进行查询和对账
  • 资金流:用户支付的钱,会先进入到一个第三方的“清结算机构”(比如支付宝、微信支付、银行)的资金账户中。这个机构,会根据我们平台提供的“清算”信息,进行“结算”,最终将钱,打到商家的结算账户中,商家再进行提现

9.2.3 核心合规问题:“二清”

image-20250723144729774

在理解了上述流程后,我们就必须来探讨电商支付领域,最重要、也是最危险的一条“红线”——“二清”。

  • 什么是“二清”?
    “二清”,指的是“二次清算”。它是指,没有获得国家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机构(比如我们这个电商平台自身),直接经手交易资金,并进行清分结算的行为。

  • 为什么违规?
    如果我们平台的业务流程是:买家 -> 平台公司账户 -> 卖家。这意味着,我们平台,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汇集了所有交易资金的“资金池”。这种行为,是在行使“银行”或“支付机构”的职能,但我们并没有获得对应的金融牌照,这是严重违规的,会面临巨大的法律和政策风险。

  • 合规的流程是怎样的?
    合规的流程,必须是:买家 -> 持牌机构 -> 卖家

    持牌机构”,就是指像支付宝、微信支付这样,拥有国家颁发的《支付业务许可证》的机构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,我们平台,只能处理“信息流”(即订单信息),绝对不能触碰“资金流”。我们只能向“持牌机构”,下达支付和结算的“指令”,而实际的资金划拨,必须由这些持牌机构来完成。

9.2.4 平台对账管理

基于上述的合规流程,我设计的平台财务后台,一个最核心的功能,就是对账管理

  • 它的作用是:我们的系统,需要每天自动地,从我们合作的持牌支付机构(如支付宝、微信支付)那里,下载前一天的“交易账单”。
  • 然后,系统需要将这份“外部账单”,与我们自己数据库里的“内部订单记录”,进行逐条比对
  • 最终目的:是确保每一笔交易的金额、状态,内外部都是完全一致的,并自动地将差异和问题(比如“掉单”)标记出来,供我们的财务同事进行处理。

9.3 财务管理

在我们9.2节设计的“清结算”流程中,我们确保了交易的资金,都安全、合规地,进入到了由持牌支付机构监管的账户中。

现在,我们就需要设计一套功能,来处理这笔钱后续的分配和管理。财务管理后台,就是我们用来处理平台与商家之间“分钱”和“打钱”的系统。

9.3.1 商家账单与提现管理

这个功能的设计,我需要同时考虑商家端平台端两个方面,因为它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一个完整互动流程。

1. 商家端设计

我需要为商家,提供一套清晰、透明、便捷的“账房”工具。

  • 商家查看结算记录image-20250724103418115

在我设计的商家后台中,会有一个“结算中心”。商家可以在这里,清晰地看到平台在每个结算周期(如每月),为他结算的总订单数总结算金额,并能查询到构成这笔总额的每一笔订单明细,确保账目的清晰透明。

  • 商家申请提现
    image-20250724103501653

    当结算完成后,这笔钱就会进入商家的“可提现余额”。我会为商家设计一个“账户概况”页面,清晰地展示他的账户余额。并提供一个醒目的“申请提现”按钮。点击后,商家可以输入他希望提现的金额,并确认收款的银行账户信息。

  • 商家查看提现记录
    image-20250724103538754

    提交申请后,商家可以在“提现记录”页面,实时地追踪这笔提现的状态,如待审核提现中已到账已驳回等。

2. 平台端设计

image-20250724103610743

商家的“提现申请”,会触发我们平台运营后台的一系列审核和操作流程。

  • 平台审核提现申请
    image-20250724103651498

    我需要为我们的财务同事,设计一个“提现审核”列表。所有商家的提现申请,都会进入这个工作队列。财务同事的核心操作,就是对申请进行“审核”。审核通过后,该笔申请的状态,就会流转为“待转账”。

  • 财务执行转账
    image-20250724103718370

    进入“待转账”队列后,财务同事,会通过企业网银等方式,进行线下的实际打款。打款完成后,他会在后台,点击“确认转账”按钮,并填写相关的支付凭证信息。此时,这笔提现流程,才算最终完成,状态变为“已转账”。

9.3.2 平台抽佣与计费规则

在“清算”的过程中,一个核心的业务逻辑,就是计算我们平台的收入,即“平台抽佣”。

  • 我的设计:我会在平台运营后台,设计一个“计费规则管理”模块。在这里,我的业务部门,可以为不同的商品类目,配置不同的交易佣金比例(比如:服装类目抽佣5%,数码类目抽佣3%)。
  • 系统应用:在我们9.2节的“清算”环节,系统就会自动地,根据这些预设好的规则,去计算每一笔订单我们平台应该抽取的佣金,然后再把剩下的金额,计入商家的“可结算金额”中。

9.3.3 发票管理

一个完善的财务后台,还需要处理“发票”这个重要的业务。

  • 我的设计:我需要设计两套发票流程。
    1. 商家向平台申请服务费发票:商家可以就支付给我们的“平台服务费”,向我们申请开具发票。
    2. 用户向商家申请商品发票:用户可以就购买的“商品”,向商家申请开具发票。这个申请,会流转到商家后台,由商家进行处理。

第十章:分销电商

欢迎来到第十章。在前面的章节中,我们已经完整地学习了,如何设计一个“人、货、场”模型下的平台型电商。现在,我们将探讨一种能为平台带来强大“裂变增长”能力的、建立在社交关系链之上的高级模式——分销电商

10.1 学习目标

在本章中,我的核心目标是,带大家系统性地掌握分销电商的业务模式与产品设计。我们将从项目背景出发,理解分销电商的定义和核心角色,并最终学会如何为这个模式,设计其独特的产品功能。

10.2 分销电商项目背景

image-20250724104514357

1. 为什么要做分销电商?

我之所以要考虑在我们的电商产品中,融入分销模式,其核心的驱动力,是为了解决传统电商模式“获客成本越来越高”的瓶颈。

分销电商,本质上是一种**S2B2C (Supply chain to Business to Customer)**的模式。它通过一种“利益共享”的机制,将我们平台上的海量“C端用户”,转化为成千上万的“小B(分销商)”,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私域流量和社交信任,去为我们获取更多的新用户。

2. 分销电商的核心需求

基于这个背景,我提炼出的、搭建分销系统的核心产品需求如下:

  1. 用户可以申请成为平台的分销商
  2. 商家有权利自定义自己店铺的商品,是否允许分销
  3. 分销商可以发展自己的下线,但为了确保业务合规,层级不能超过两级

10.2.1 什么是分销电商

image-20250724113646666

我给分销电商的定义是:一个通过设置“销售提成”作为激励,驱动平台用户(即分销商),利用其自有的“社交关系”进行商品分享和销售裂变,并最终达成“自购省钱,分享赚钱”目的的商业模式。

image-20250724113704425

正如案例所示,分销最常见的形态,就是用户将一个带有自己专属二维码或链接的商品海报,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。当他的好友通过这个链接完成购买后,他就能获得平台支付的相应比例的佣金。

在这个模式中,我们平台,需要为分销商解决好除了“销售”以外的一切后顾之忧,即统一提供货源、仓储、配送和售后服务

10.2.2 核心角色定义(供货商、分销商、消费者)

我设计分销系统,需要清晰地定义出这个新生态中的三个核心角色:

核心角色我的定义与解读
供货商 (Supplier)这是“”的来源。他们可以是我们平台自营的商品,也可以是我们平台上参与了分销活动的第三方商家。他们的核心诉求,是提升商品销量
分销商 (Distributor)这是我们这个模式中,新增的核心角色。他们是平台的普通用户,在申请成为分销商后,就拥有了“带货”的资格。他们不拥有商品、不处理订单、不负责发货,他们唯一的工作,就是分享和推广。他们的核心诉-求,是赚取佣金
消费者 (Consumer)这是最终完成购买的终端用户。他们通常是某个分销商的好友或粉丝。他们的购买决策,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分销商的信任之上。

10.3 分销电商的优势

我们已经清楚了分销电商的定义和核心角色。现在,我需要回答一个关键的商业问题:作为一个产品或业务的决策者,我为什么要选择分销这种模式?

答案在于,一个设计良好的分销体系,能为我们带来传统电商模式,难以企及的三大核心优势。

10.3.1 低成本快速裂变

image-20250724132513350

在我看来,分销模式最强大、最核心的优势,就是它解决了现代电商最头痛的问题——高昂的获客成本

  • 传统模式的困境:传统的电商平台,需要花费巨额的市场预算,去购买流量、投放广告,来吸引用户。
  • 分销模式的破局:分销模式,本质上是将我们的营销预算,从“购买流量”,变为了“奖励用户”。我不再花钱给广告平台,而是把这部分钱,以“销售佣金”的形式,直接分给了帮我们带来客户的分销商。

这相当于,我们将每一个分销商,都发展成了我们“行走的广告牌”和“销售渠道”。他们利用自己的社交关系链,进行“一带十、十带百”的裂变式传播。正如云集的案例数据显示,其“单个用户维系成本”,显著低于阿里、京东等传统流量驱动的电商平台。这就是裂变带来的低成本优势。

10.3.2 强信任关系转化

分销模式的第二个巨大优势,是它能带来极高的销售转化率用户忠诚度

  • 传统模式的挑战:用户面对一个冰冷的平台推送的广告,内心天然是带有“防备”和“不信任”的。
  • 分销模式的破解:分销模式的传播,是建立在“社交信任”的基础之上的。朋友的推荐,远比平台的广告,更具说服力。

当一个消费者,看到他朋友圈里,一位他所信任的好友或KOL,在真实地分享一款产品的使用心得时,他的购买决策链路会变得极短。这种基于信任的转化,效果是惊人的。云集案例中提到的“复购率达到93.6%”,就是这种强信任关系,带来高用户粘性的最好证明。

10.3.3 轻资产运营

image-20250724132621058

分销模式的第三个优势,是它为“分销商”这个角色,提供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“轻资产”运营模式。

我把它总结为“你只管卖,其他都交给我”。

电商环节由谁负责?对分销商意味着什么?
供货/选品平台/供货商分销商无需自己找货源
仓储/库存平台/供货商分销商无需自己租仓库、压库存
发货/物流平台/供货商分销商无需自己打包、发快递
售后服务平台/供货商分销商无需自己处理复杂的退换货问题
推广/销售分销商分销商只需要专注于他最擅长、最核心的一件事:分享和推广。

正是这种“轻资产”的模式,极大地降低了个人成为“小老板”的门槛,使得我们的分销商队伍,可以像滚雪球一样,快速地发展和壮大。


10.4 分销电商搭建思路

我们已经理解了分销电商的“是什么”和“为什么”。现在,我们就进入最核心的“怎么做”的环节。

要搭建一套完整的分销电商体系,我作为产品经理,需要从顶层,设计好三大核心支柱

分销员体系商品与供应链体系、以及佣金与结算体系。这三大支柱,共同构成了我们分销业务的“骨架”。

10.4.1 分销员体系设计

分销业务,核心是“”的生意。因此,我首先要设计好,我们“分销员”这个核心角色的完整生命周期和组织结构。

1. 角色与层级

image-20250724133059672

为了激励分销员,为平台带来更多的“下线”分销员,我设计的体系,通常会包含“分销层级”。

  • 核心逻辑:一个高级别的“一级分销商”,可以邀请新人,成为他的“二级分销商”。当“二级分销商”卖出商品时,“一级分销商”也能获得一部分的“团队奖励”。
  • 我的合规设计要点:我必须强调,为了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,在国内设计分销体系时,计佣(计算佣金)的层级,绝对不能超过三级。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红线。

2. 核心流程

image-20250724133213227

我设计的整个分销员体系,必须能够支撑起以下几个核心的业务流程:

  • 成为分销商:普通用户,可以通过一个申请入口,提交申请,由平台审核通过后,获得“分销商”身份。
  • 分享商品:分销商可以在App内,选择商品,生成带有自己专属“推广码”的海报或链接,并分享出去。
  • 发展下线:分销商可以生成自己专属的“邀请码”,邀请好友来注册,成为自己的“下线”分销商。
  • 购买转化:当一个普通消费者,通过分销商分享的链接完成购买后,系统需要准确地记录下这笔订单的归属。

10.4.2 商品与供应链管理

分销员只负责“推广”,而不负责“货”。因此,我必须在后台,设计好“”的管理逻辑。

  • 平台侧:在平台运营后台,我需要设计一个“总开关”,可以一键启用或关闭整个平台的分销功能。
  • 商家侧:在商家后台,我需要为商家,提供两级控制权
    1. 店铺级开关:商家可以决定,自己整个店铺,是否参与平台的分销活动。
    2. 商品级开关:在参与活动的前提下,商家还可以进一步地,去勾选“指定”的某些商品,来参与分销。

10.4.3 佣金与结算体系

这是驱动整个分销体系运转的“发动机”。我设计的佣金结算体系,必须公平、透明、准确

  • 佣金规则配置:我需要在平台运营后台,设计一个强大的“佣金规则引擎”。它需要支持运营同事,可以灵活地,按不同维度,来设置佣金比例。
    • 按商品设置:不同的商品,可以有不同的佣-金比例。
    • 按分销商等级设置:高级别的分销商,可以享受更高的佣金比例。
    • 团队奖励设置:可以设置当下线分销商出单时,其上级可以获得的奖励比例。
  • 结算与提现:当一笔通过分销链接产生的订单,完成交易(即,已过售后维权期)后,系统需要自动地,将计算好的佣金,打入对应分销商的“佣金账户”中。同时,我需要在分销商的专属后台,为他设计清晰的“收益报表”和便捷的“佣金提现”功能。

image-20250724133510027

综上所述,我搭建分销电商的整体思路,就是围绕“人(分销员体系)”、“货(商品管理)”、“钱(佣金体系)”这三大核心,分别为用户端、商家端、平台端,设计出支撑其运转所必需的功能。


10.5 分销电商产品设计

在我们明确了分销电商的搭建思路之后,现在,我们就进入具体的产品功能设计环节。我将严格按照平台端、商家端、分销商端这三个不同的使用者视角,来分别进行功能设计的拆解。

10.5.1 平台端核心功能

这是整个分销系统的“总控制器”,由我们平台的运营人员使用,用来设定整个分销业务的“游戏规则”。

image-20250724140309332

  • 分销规则配置:我设计的后台,必须有一个全局的“分销设置”页面。在这里,运营可以设置是否开启分销是否开启自购分佣分销层级(最多支持几级)、以及每一级的抽佣比例

image-20250724140324144

  • 分销员等级管理:为了激励分销商,我还会设计一个“分销等级”管理后台。运营可以在这里,创建不同的分销商等级(如:初级、中级、高级),并为每个等级,配置不同的邀请奖励销售抽成比例,以及对应的升级规则

image-20250724140344850

  • 分销员审核管理:当有普通用户,申请成为分销商时,他们的申请会进入到这个后台的“待审核”列表中。运营人员可以在这里,查看申请人的信息,并进行“通过”或“驳回”的操作。

image-20250724140428712

  • 订单与结算管理:我需要设计一个“分销订单”列表,让运营和财务,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笔通过分销产生的订单,以及这笔订单需要为哪几级的分销商,分别计算多少佣金。同时,还需要“结算设置”和“提现管理”功能,来处理佣金的发放。

image-20250724140527700

image-20250724141040118


10.5.2 商家端核心功能

这是我们设计给“供货商”(即参与分销的商家)使用的后台,核心是让他们能够对自己店铺的分销业务,进行自主管理

  • 分销商品管理:在商家后台的“商品管理”模块,我需要为商家提供一个“分销商品设置”的功能。

image-20250724140703094
在这里,商家可以勾选自己店铺中,愿意拿出利润来进行分销的商品。并且,可以为这些商品,设定一个基础的佣金比例

image-20250724140729521

  • 分销业绩查看:我还需要为商家,提供一个查看分销业绩的报表。在这里,他可以看到是哪些分销商,为他带来了哪些订单,让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分销为店铺带来的价值。

10.5.3 分销商端核心功能

这是我们设计给“分销商”本人使用的“个人工作台”,它通常会内嵌在我们用户端App的“个人中心”里。

image-20250724140758440

  • 申请成为分销商:首先,我需要在用户端的“个人中心”等位置,为普通用户,提供一个清晰的“申请成为分销商”的入口。

image-20250724140808421

  • 选品中心与推广:当用户成为分销商后,他的个人中心,就会出现“分销中心”的模块。

image-20250724140842614
在分销中心里,他可以浏览所有可供分销的商品。在商品详情页上,会有专属于他的“自购省钱”和“分享赚钱”按钮。点击“分享赚钱”,系统会自动为他生成带有专属推广二维码的精美海报。

image-20250724140918643

  • 收益与提现:这是分销商最关心的模块。我设计的这个页面,必须清晰地展示他的今日收益累计收益等核心数据,并提供一个醒目的“提现”入口。

image-20250724140943661

  • 团队管理:为了鼓励“裂变”,我还需要为分销商,设计一个简单的“我的团队”管理功能。在这里,他可以获取专属的邀请链接/海报,用于发展自己的下线团队,并查看团队的业绩概况。

10.6 本章总结

在本章,我们系统性地学习了“分销电商”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。

  • 背景与优势:我们理解了它通过社交裂变,来降低获客成本、提升转化率的核心价值。
  • 搭建思路:我们明确了搭建分销体系,需要从分销员、商品、佣金这三大支柱入手。
  • 产品设计:我们分别为平台、商家、分销商这三方,设计了支撑其业务运转所必需的核心功能。

第十一章:直播电商

欢迎来到第十一章。在过去的学习中,我们已经掌握了平台电商的稳固根基和分销电商的裂变增长。现在,我将带您进入一个能将“购物体验”和“销售转化”推向极致的全新领域——直播电商。这是一种将“实时互动”与“商品销售”无缝融合的、极具沉浸感的商业模式。


11.1 直播电商项目背景

在我负责的产品中,每当要引入一个像“直播”这样重大的新功能时,我都会先回归到最根本的商业问题上:我们现有的模式遇到了什么瓶颈?而这个新功能,是否能成为破局的关键?

11.1.1 为什么需要直播电商?

传统的货架式电商,本质是“人找货”,用户带着目的来搜索、比价。这种模式在今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:流量越来越贵,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,单纯的打折促销也越来越难以打动他们。

我发现,直播电商恰好能从三个方面,完美地破解这些困局。

  1. 从“花钱买流量”到“内容吸流量”:传统电商需要不断地投入巨额广告费,去购买流量。而直播电商,特别是与KOL(关键意见领袖)的合作,是利用主播自带的影响力和内容创作能力,将他的粉丝高效地吸引到我们的平台上来。这是一种更聪明、更具性价比的获客方式。
  2. 从“理性对比”到“感性促单”:在传统电商的图文页,用户的决策链路相对较长,消费也更趋于理性。但在直播间里,主播通过现场试用、实时互动和限时限量的话术,能够营造出一种“不买就亏了”的紧迫感和热烈氛围,这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感性消费和冲动购买,转化率自然远超平时。
  3. 从“静态浏览”到“沉浸互动”:图文详情页是静态的、单向的。而直播,是一种“所见即所得”的沉浸式体验。我可以实时看到衣服的上身效果,可以要求主播展示产品的某个细节,可以通过弹幕与成千上万的人交流。这种丰富、立体的购物体验,是传统电商无法比拟的。

11.1.2 到底什么是直播电商?

所以,到底什么是直播电商?

在我看来,直播电商的核心,是商业模式从“以货为中心”向“以人为中心”的彻底转变

image-20250724194744839

它不再是冰冷的货架,而是基于一个活生生的、你所信任或喜爱的主播,来建立交易。消费者购买的,不仅仅是商品本身,更是对这个主播的品味、专业度或个人魅力的“信任票”。这种以信任为前提的商业模式,其根基依然是电商,但能量却被放大了无数倍。

image-20250724194842043

我们想象一个真实的场景:当主播在镜头前,一边讲解着手机的各项参数,一边实时回答着“待机时间多久?”、“拍照效果怎么样?”这些弹幕提问,并在几万人的共同见证下,喊出“3、2、1,上链接!”时,那一刻,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“卖货”,变成了一场极具参与感的线上狂欢。这就是直播电商的魅力。

11.1.3 直播电商的三种主流模式

理解了直播电商的价值和内核后,作为产品经理,我的下一步就是从顶层设计上,思考我们平台到底要做哪一种。在我的实践中,通常会遇到三种主流的业务模式。

image-20250724195004429

  1. KOL带货模式
    这是最典型、爆发力最强的一种。如果我的业务目标是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、引爆一款单品的销量,那么与外部的头部KOL合作,无疑是最佳选择。他们带来海量粉丝,我们提供优质商品,这是一场强强联合。

    image-20250724195028134

  2. 店铺直播模式(店播)
    这是一种更着眼于长期、健康的模式。我把它看作是平台必须为商家提供的“基础设施”。我们赋能平台上的商家,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里,由老板或者店员自己出镜,进行常态化的直播。这不追求一夜爆火,而是为了帮助商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老客、沉淀私域流量,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生意。

    image-20250724195103702

  3. 直播分销模式
    这是一种最大化利用平台生态的、极具想象力的模式。它将直播和分销结合,允许我们的普通用户申请成为“分销主播”。平台提供统一的货盘,他们只需要开播去推广,就能赚取佣金。这相当于将我们平台上成千上万的用户,都变成了我们“行走的、会说话的”销售渠道。

    image-20250724195113471


11.2 直播电商的设计思路

在上一节,我们明确了“为什么”要做直播电商。现在,我的角色就要从一个业务分析师,切换到一个产品架构师。在真正开始画原型、写文档之前,我必须先搭建起整个产品的“骨架”。这个过程,我称之为“设计思路”的梳理。

11.2.1 核心角色与需求分析

要设计一个好的系统,我首先要清晰地定义出:这个系统里,都有谁?他们分别想做什么? 这就是角色与需求分析。在直播电商这个场景里,我识别出了四个核心角色。

  1. 普通用户:他们是观众,是消费者。他们的核心诉求是“逛得开心,买得方便”。
  2. 店铺主播:他们是表演者,是销售员。他们是直播间的灵魂,核心诉求是“互动热烈,卖得更多”。
  3. 店铺运营:他们是幕后管理者。他们负责申请开通直播、管理直播计划、处理订单等。核心诉求是“管理高效,掌控全局”。
  4. 平台:这就是我们自己。我们的核心诉求是“秩序井然,生态繁荣”,需要有最高的管理权限。

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关键功能,我会将这些角色的核心需求,整理成一张清晰的列表,作为我们后续产品设计的“需求清单”。

角色我的解读(核心需求点)
普通用户1. 能流畅地观看直播,并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(如发弹幕、点赞)。
2. 能在直播间里,方便地查看正在讲解的商品,并快速下单购买。
店铺运营1. 需要有一个后台,可以向平台方,提交开通“店铺直播”功能的申请。
2. 对于已经创建或正在直播的场次,需要有管理和控制的能力。
店铺主播1. 能够在App内,轻松地发起一场直播,并能便捷地将自己店铺的商品,上架到直播间进行讲解。
2. 在直播过程中,能看到观众的互动,并进行回应,以提升直播间热度。
平台作为系统的所有者,我们需要有能力对所有店铺的直播间,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,确保合规。

11.2.2 核心业务流程梳理

当我把这些零散的需求点都定义清楚后,下一步,就是用一条“流程线”,将它们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。我需要确保不同角色之间的协作是顺畅的。

我通常会用一张“泳道图”来可视化这个核心流程,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看到,自己负责的部分,在整个业务链条中所处的位置。

image-20250724195621927

这个流程是这样运转的:

  1. 一切的起点,是“店铺运营”向“平台”提交了开通直播的申请。
  2. 平台”审核通过后,该店铺就获得了直播的能力。
  3. 店铺主播”现在可以正式“发起直播”,并将准备好的“上架商品”。
  4. 海量的“普通用户”被吸引进入直播间“观看直播”,并在主播的带动下完成“下单”。
  5. 最后,订单流转到“店铺运营”那里,由他们进行“确认订单”和后续的履约发货。

你看,通过这样一张流程图,一个完整的、多角色协作的业务故事,就被清晰地呈现了出来。

11.2.3 整体功能架构规划

有了角色和流程,我就可以在脑海中,勾勒出整个产品的“功能架构蓝图”了。

我会把需要开发的功能,按照使用者的不同,划分到不同的“端”里去。

image-20250724195732918

我将整个直播电商系统,规划为三大功能模块:

  • 用户端:这是我们产品的主阵地,承载了最多的功能。它既包含了“普通用户”的观看、互动、购买功能,也包含了“主播”开播、管理商品等核心功能。(在这里,我暂时将主播端和用户端合并在一起考虑,因为它们都发生在同一个App内,很多界面是共通的)
  • 商家端:这就是我为“店铺运营”人员,所设计的后台管理系统。他们在这里申请权限、管理直播间。
  • 平台端:这是我们自己使用的“上帝后台”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管理所有商家和直播间,设定平台的规则。

至此,直播电商的设计思路就已经非常清晰了。我们明确了“为谁设计”(核心角色)、“设计什么”(需求列表)、以及“它们如何协同工作”(业务流程和功能架构)。这个清晰的骨架,将是我们下一节进行具体产品功能设计的坚实基础。


11.3 直播电商的产品设计

在我们梳理清楚了设计思路、明确了“要做什么”之后,现在,就到了将蓝图转化为具体页面的阶段。作为产品经理,我会兵分三路,同时推进平台端、商家端、用户端这三个关键阵地的产品设计。

11.3.1 平台端:规则的制定者与秩序的守护者

我设计平台后台的唯一原则,就是“权责对等”。平台作为整个直播生态的“所有者”,必须拥有至高无上的管理权限,来确保整个业务健康、有序地运转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管店铺管直播

1. 直播店铺管理

我们必须有一个“准入机制”。并非所有商家都有资格开通直播,否则劣质的直播内容会摧毁用户体验。因此,我需要为平台的运营同事,设计一个强大的店铺审核后台。

image-20250725095520168

这个后台的核心,就是对“资格状态”的精细化管理。运营人员在这里,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申请店铺的列表,并进行“审核”、“查看”、“取消资格”或“恢复资格”等操作。每一个按钮,都代表了平台的一种管理权力,是确保直播商家质量的第一道防线。

2. 直播间管理

除了管“人”(店铺),我们更要管“事”(直播)。平台需要能够监控到所有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直播。

image-20250725095618366

在这个界面,我最看重的,是“操作”栏里的“结束”按钮。这代表了平台的“干预权”。当一场直播出现违规内容或其他紧急情况时,平台必须有能力在第一时间,从最高权限上,强制将其关停。这是我们作为平台方,必须承担的责任,也是保障平台安全的生命线。

11.3.2 商家端:商户的运营指挥中心

对于商家而言,直播是他们最重要的营销工具和销售渠道之一。因此,我为他们设计的商家后台,必须像一个“作战指挥室”,专业、高效、功能完备。

1. 申请与配置

商家的直播之旅,始于“申请”。我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清晰的申请入口,并明确告知他们需要满足的条件,这既是功能,也是一种规则的宣导。

image-20250725095657234

当商家获得资格后,他们就需要一个专业的“直播间管理”后台。在这里,他们可以创建、编辑、管理自己所有的直播场次。

image-20250725095735548

image-20250725100501358

我设计的核心思路是“状态驱动”。你会发现,一场直播在“未开始”、“直播中”、“已结束”等不同状态下,商家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。比如,“未开始”的可以“编辑”,而“已结束”的只能“查看数据”。这种精细化的权限控制,能有效防止商家的误操作。

2. 数据复盘

直播的魅力,在于可以通过数据不断优化。一场直播结束后,商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:“这场直播效果怎么样?”。如果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,那么我设计的这个功能就是失败的。

image-20250725095756930

因此,我必须为商家提供一个详尽的“数据战报”。这个战报至少要包含三类核心数据:

  • 流量数据:有多少人看?最高同时有多少人在线?涨了多少粉?
  • 互动数据:谁给我刷了礼物?价值多少?
  • 带货数据:卖了什么商品?卖了多少件?

只有提供了这些数据,商家才能进行有效的复盘,我们的直播功能才算真正为商家创造了价值。

11.3.3 用户端:主播与观众的互动舞台

用户端,是整个直播产品的“门面”,是所有用户能直接感知到的地方。我把它分为两条主线来设计:主播的“开播”之旅,和观众的“看播”之旅

1. 主播的开播之旅

我设计主播端的核心理念是“简单高效,所见即所得”。主播在手机方寸之间,就要完成一场直播的全部准备工作。

  • 第一步:设置直播信息
    一场直播的“门面”,就是封面和标题。我必须让主播可以轻松地上传一张吸引人的封面图,并起一个有噱头的标题。此外,“立即开始”和“预定时间”这两个选项也至关重要。“预定时间”能让主播提前预告,进行蓄水,这是专业运营的必备功能。

    image-20250725100613314

image-20250725100636104

  • 第二步:关联带货商品
    这是直播电商的“灵魂”。我需要为主播提供一个极为便捷的“选品”流程,让他们能从自己的店铺商品库中,快速勾选出本场要带货的商品,并添加到直播间的“小黄车”里。

    image-20250725100708800

  • 第三步:直播中的掌控
    当直播开始后,主播的手机屏幕就变成了他的“驾驶舱”。美颜、滤镜、镜头翻转这些是基础功能,能让主播呈现出最好的状态。更重要的是,他需要有管理商品、与观众互动等一系列工具。

    image-20250725100747775

2. 观众的看播之旅

我设计观众端的核心理念是“沉浸体验,无缝下单”。我要让用户看得开心,买得顺滑。

  • 核心互动界面
    用户进入直播间,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集“视频画面”和“实时互动区”于一体的界面。下方的聊天弹幕区是营造社区感和热闹氛围的关键,让用户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看,而是在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“云逛街”。

    image-20250725100818156

  • 商品浏览与购买
    当主播开始介绍商品时,我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、无干扰的商品展示区。这个区域通常在屏幕下方,以列表形式呈现。用户点击后,无需跳出直播间,就能查看商品详情并完成购买。

    image-20250725100846494

    这里的设计要点在于商品“状态”的实时同步。当主播讲解某个商品时,它的状态可能是“待上架”;当主播喊出“上链接”时,它会立刻变为“马上抢”;而当商品售罄时,它又会变为“已抢完”。这种实时的状态变化,是制造稀缺感、激发用户下单欲望的关键所在。


11.4 直播电商的关键技术

在完成了产品的“长相”(用户界面)和“骨架”(功能逻辑)设计之后,我必须和技术团队坐下来,探讨它的“内脏和血脉”——也就是实现这一切所需要的技术。

作为产品经理,我不需要会写代码,但我必须理解其核心原理。这能让我评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、预估开发成本,并在关键的技术选型上,与团队进行有质量的对话。

11.4.1 核心概念:推流与拉流

整个复杂的直播技术,可以被简化为两个最核心的动作:“推流”和“拉流”。

  • 推流:我把它理解为“上传直播”的过程。它指的是主播的手机端(直播端)采集自己的声音和画面,并将其像水流一样,“推”送到云端服务器的行为。
  • 拉流:我把它理解为“下载直播”的过程。它指的是成千上万的观众,从云端服务器那里,将直播内容“拉”取到自己手机上进行观看的行为。

一次流畅的直播体验,本质上就是一次高质量的“推”和成千上万次高质量的“拉”所共同构成的。

11.4.2 直播的技术全景图

在“推”与“拉”之间,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后台服务系统。为了让团队清晰地理解这个系统,我通常会展示这样一张技术架构图。

image-20250725101657009

我可以带你走一遍这个流程:

  1. 主播端(推送方):一切的源头是主播。我们App会集成一个“推流SDK”,它就像一个专业的打包和邮寄工具,负责将主播的音视频内容采集、压缩,然后通过“推流节点”,发送到最近的云服务器。
  2. 服务端(处理中心):这是直播的“中央厨房”。“直播服务器”接收到主播的推流后,会立刻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,例如:
    • 转码服务:为了适配不同观众的网络状况,服务器会将原始视频流,实时转码成高清、标清、流畅等多个版本。
    • 录制服务:服务器会将整场直播,录制成一个视频文件(VOD),方便用户随时回顾。
    • 截图服务:自动截取直播的精彩瞬间作为封面。
    • 安全服务:对直播内容进行实时监控,防止违规。
  3. 观众端(拉取方):经过处理的直播流,会被分发到全球的“CDN分发节点”。这就像是遍布全球的“前置仓库”。当观众打开App时,他们的“播放SDK”会自动连接到离他们最近的CDN节点,去“拉取”直播内容。这样,无论用户身在何处,都能获得低延迟、高流畅的观看体验。

11.4.3 产品经理的技术选型:自研 vs. 第三方SDK

了解到这套系统的复杂性后,一个关键的决策就摆在了我的面前:这套系统,我们是自己从零开始搭建,还是直接采购成熟的方案?

image-20250725101806254

我的答案,以及我给几乎所有公司的建议都是:果断选择第三方。

原因很简单:作为一家电商公司,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交易”而非“底层视频技术”。自研一套稳定、高并发、低延迟的全球直播系统,其投入是天文数字。聪明的产品决策,是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。

市面上有非常多专业、成熟的云服务商,提供完整的视频直播解决方案。我们只需要将他们的SDK集成到我们的产品中,就能在短时间内,以可控的成本,上线高质量的直播功能。

在做技术选型时,我会和技术负责人一起,重点考察几家头部厂商,例如:

  • 阿里云:它的视频直播(阿里云直播服务)服务,在国内市场份额巨大,技术稳定,文档齐全。
  • 网易云信:网易云信(网易云信直播服务)在社交、娱乐领域的解决方案经验丰富,尤其在IM(即时通讯)和音视频的结合上很有优势。
  • 腾讯云:腾讯云的互动直播解决方案(腾讯云直播服务),尤其强调“互动连麦”等场景,非常适合需要强社交属性的直播玩法。

最终,我们会根据他们的产品性能、功能丰富度、服务支持以及价格等多个维度,综合评估,选择最适合我们当前业务需求的合作伙伴。